河北曲周农业绿色发展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顺利召开
2023年9月7-8日,在中国农业大学曲周实验站建站50周年之际,河北曲周农业绿色发展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简称“曲周国家站”)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曲周实验站举行。曲周国家站聘请傅伯杰院士为学术委员会主任,于贵瑞院士、沈其荣院士和张福锁院士为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江院士、张佳宝院士、朱永官院士、周卫院士、喻景权院士、赵方杰教授、梅旭荣研究员、李召虎教授、韩鲁佳教授、李健强教授和樊胜根教授为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孙其信、副校长林万龙、田见晖,曲周实验站站长张卫峰,河北省副省长时清霜、河北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刘宝岐、河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孙晨光,河北省科协党委副书记许顺斗等出席会议。林万龙、田见晖主持会议。
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孙其信致辞,代表学校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实验站发展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感谢,向实验站50年来为国家农业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表示热烈祝贺。孙校长回顾了曲周三代科学家们50年发展历史,是中国农业大学矢志践行“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办学使命的特殊承载。
时清霜、樊成华、孟凡雄分别代表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对曲周实验站建站50周年表示祝贺,对实验站长期以来扎根曲周为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的科技支持表示感谢。
曲周实验站现任站长张卫峰教授从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汇报了曲周实验站50年以及野外台站成立以来取得的成果。他讲到曲周实验站将围绕新时期国家战略要求,发起新一轮科技大会战,以耕地产能提升、绿色增粮和乡村振兴为目标,凝聚多学科力量,以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为抓手,以产业发展为龙头,创建乡村振兴新模式。
中国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曲周野外台站核心骨干崔振岭教授,以曲周50年盐碱地治理和产能再提升为主题,向与会领导和专家汇报了曲周实验站50年来科技创新方面的做法和经验,阐述了中国农大人始终以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开展科技创新,开展多学科交叉融合开展科技大会战,坚持扎根生产一线开展“理论-技术-模式”系统研究,同时促进多主体融合推动技术大面积应用等多项方针举措。
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孙其信为到会的学术委员会成员颁发聘书。
在学术委员会交流环节,出席本次会议的院士、专家为全面推进盐碱地农业高质量发展把脉问诊,提出宝贵意见,达成多项共识。
中国科学院院士于贵瑞在听取了曲周实验站50年来的发展历程后,十分感慨。他讲到曲周实验站在科学观测、试验示范、科学普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实践等方面创造了历史的辉煌,这是探索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的一个缩影。特别是科技小院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社会服务模式是一个很好的范式,肯定了“实”和“思”的精神。同时,他建议曲周国家野外台站围绕定位与核心目标,针对区域的资源、环境、生态系统,做系统性的长期科学数据积累,开展系统性研究,要落实好国家野外台站建设“观测、研究、示范、服务”八个字的方针,要基于科学观测、得出科学真知、开展科学研究,研发先进技术,推广新型模式,带动区域发展,为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佳宝讲到,中国农业大学曲周实验站50年来从盐碱地治理到耕地地力提升再到农业绿色发展,对国家农业做出来了重大贡献。张院士简要介绍了华北、东北等区域的实验站工作经验,建议曲周野外台站加强在华北区域和其他野外台站的交流合作,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对我国盐碱地的最新情况和治理措施做了介绍。
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其荣讲到,曲周实验站在解决农业生产的实际问题做出了很好的榜样,50年盐碱地改良,基本变成了良田,未来发展要瞄准产能再提升,建议曲周野外站能开发围绕耕地体力提升和高产作物及根系生物学潜力挖掘,研发更好的技术与产品,在盐碱地上更进一步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中国工程院院士喻景权听取了与会专家的发言后,讲到曲周实验站既具有实验站的作用,也具有观测站的特色,他建议将来在水、盐、植物等方面增加一些长期定位的深入研究形成标杆性的成果。


与会领导专家前往曲周农业科技馆、漳滏园、白寨科技小院、前衙科技小院、王庄科技小院、农大园、曲周野外台站等地参观考察,详细了解50年校地合作历程、曲周现代农业发展及乡村振兴等情况,深入了解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的“科技小院”创新模式,深入探究各科技小院师生扎根乡野,解民生、治学问,助力乡村振兴所发挥出的积极作用。
国家农业农村部、教育部、科学技术部等部委相关领导、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领导、邯郸市政府、财政、发改、国土、交通、农业、商务、林业、科技、水利等部门负责人,曲周县各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企业代表、曲周县各村村民代表,曲周实验站历任站长、全校各学院、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曾经在实验站工作过的老同志代表、师生代表等人参加了会议。
据悉,曲周国家站瞄准农业绿色发展国际前沿和国家粮食安全与生态环境安全需求,以华北集约化农区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建立多学科交叉创新平台,将站-村-镇-县域有机结合,形成一体化的系统野外科学数据观测研究网络,在生产一线开展多学科联合观测与创新研究,构建农业生态系统多界面物质循环与调控的长期野外观测研究体系;揭示土壤-作物-环境界面互作与资源高效利用机制,丰富农业绿色发展多目标协同、界面互作、系统耦合等理论,开展农业绿色发展技术创新与系统优化,建立技术大面积区域应用模式,服务国家农业绿色发展示范区,支撑“绿色发展、乡村振兴”国家重大战略。
供稿:石靓 姚银坤 王锴
审核:许稳 宁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