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首页> 学院新闻>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中国农业大学牵头承担的“中低产田耕地质量和产能提升全国解决方案与技术模式集成应用”项目启动

发布时间:2024-04-15 发布人:汪菁梦 浏览次数:1409

       2024413日,由中国农业大学牵头,联合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新疆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内蒙古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与扬州市耕地质量保护站总计9家单位参与的“中低产田耕地质量和产能提升全国解决方案与技术模式集成应用”项目启动会在中国农业大学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福锁、中国工程院院士、山西农业大学教授徐明岗、农业农村部农田建设管理司副司长杨鹏、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副处长张凯、中国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崔振岭等项目咨询专家和项目主管部门领导参会。启动会由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袁力行教授主持。

       崔振岭对项目的启动表示祝贺,对项目主管部门领导、咨询专家及来自各个承担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课题骨干成员表示感谢。他指出,此次启动的项目围绕中低产田耕地质量和产能提升相关的关键科学问题和重要技术瓶颈开展研究,对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他强调,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应做到“三个坚持”,即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成果导向和坚持成效导向,为高质量地完成项目目标提供有力支撑,在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科技现代化中做出贡献。

       杨鹏在致辞中充分肯定项目意义。他表示,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通过建立健全粮食安全保障法和耕地保护治理体系,不断优化耕地质量提升工作。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各部门不仅要关注数量平衡,还要重视质量平衡、产量平衡,联合补充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调查、评价、验收等过程的行业标准。

       张凯对项目实施提出建议,强调应加强项目团队间协作,切实履行项目承担单位的法人主体责任,管好用好项目基金,加强凝练,培育标志性成果,聚焦实地需求,加强成果转化落地。

会议致辞

 

       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申建波教授随后向专家组汇报了项目整体设计与实施方案情况。项目针对我国中低产田耕地质量系统性认知不足、演变态势不明、监测指标与评估需求不匹配、评价体系不健全等问题,通过自上而下“多源数据分析与评价”、自下而上“区域模式集成与验证”相结合的创新思路实现“补短板-增体制-强系统”,探索中低产田“多要素-多层次-多功能”的耕地质量变化动态监测与评价大数据平台,建立以土壤健康和多功能性为核心的耕地质量综合评价新方法,构建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决策系统,探明不同区域中低产田分布特征和耕地质量提升的潜力、技术途径与落地模式,提出中低产田耕地质量与产能协同提升的政策建议。

汇报研讨

 

       随后,项目的五个课题“我国中低产田耕地质量监测评价与演变特征实施方案”、“华北集约化区土壤改良与产能提升技术模式集成和示范实施方案”、“西北盐渍土区土壤改良与产能提升技术模式集成和示范实施方案”、“南方红黄壤酸化区土壤改良与产能提升技术模式集成和示范实施方案”,以及“中低产田耕地质量与产能提升智能决策系统和全国解决方案实施方案”分别详细汇报了各课题围绕项目目标的工作思路与实施方案。

       项目组汇报后,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福锁、徐明岗,农业农村部农田建设管理司副司长杨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王朝辉,南京农业大学教授郭世伟,西南大学教授石孝均、陈新平,河北农业大学教授马文奇、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叶优良等项目咨询专家以及项目主管部门领导就项目关键问题、核心产出、课题协同、全国方案、项目示范与产业部门的结合等具体事项与课题负责人展开深入探讨,并对项目实施提出了具体要求建议以及完善重点,为项目顺利开展提供了指导。

会议合影

 

       项目负责人中国农业大学申建波教授,课题负责人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副处长曾勰婷高级工程师、新疆农业大学校长蒋平安教授、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赵学强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卢昌艾研究员,以及来自项目承担单位的30余位课题骨干成员参加此次启动会。

 

 

供稿:国家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办公室

供图:徐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