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学研究>绿色产品与产业

绿色产品与产业

绿色产品与产业

平台建设目标

食品安全业已提升为国家战略。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绿色产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通过生产加工过程中严格的标准、监测、控制保障食品安全性和营养性。充分发展绿色产品产业,才能最大程度地满足消费者对安全、优质农产品的旺盛需求,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和追求的愿望。绿色产品与产业平台建设目标为:(1)创新绿色产品优质生产技术,推动产业升级与增值,(2)强化绿色产品品牌效应,提升市场价值,(3)完善政策与标准,引领农业绿色发展。

平台理论框架

绿色产品与产业平台策略为以营养安全为导向,提高农产品健康品质, 优化全产业链生产,实现产业链融合增值。坚持以绿色可持续发展为引导,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要求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鼓励农户采用节水、节肥、节药的绿色种植技术,积极推动水土资源节约和化肥农药高效利用。推进产业全程标准化,加快建立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农业标准及技术规范,完善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促进农业全产业链融合,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拓宽销售渠道、加强公益宣传与推介,提高绿色产品市场和社会影响力。
 

平台研究内容

(1)创新绿色产品优质生产技术,实现全程精准管理,提高绿色生产系统产品质量。构建绿色食品优质生产技术体系,重点研究和推广区域绿色食品(作物、动物、水产)优质生产技术规程,实现全程精准管理;选用优质抗逆品种,增加生物多样性、抗病性和生产力;加强高效缓控、液体、生物肥料和新型生物农药等绿色投入品的研发,并创新使用技术;推广智能化、机械化生产设备与技术,实现绿色食品的优质高效生产。根据资源禀赋,科学规划绿色食品产业布局,打造区域特色品牌,细化优势产区技术规程,为绿色食品优势产区标准和产业链精准管理提供样板,推动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及产业精准化、机械化、智能化升级,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方共赢。
 

(2)拓展绿色产品产业链,推进生态循环与加工增值。加大精深加工绿色食品开发力度,增加营养均衡、养生保健、或食药同源加工食品的市场供应,提高绿色食品的附加值;支持加工企业技术改造、装备升级和模式创新,支持精深加工企业向中高端产业链延伸,向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延伸,不断提升企业增值加工能力。
 

(3)建立绿色食品生产-储运-加工全产业链技术体系,建设长期监测基地与示范园,开创绿色食品技术创新与应用科技小院落地模式。发展、优化绿色食品从原料到餐桌的全产业链,创新生产、储运、精深加工技术;在优势产区选择代表性地点及作物,建立长期示范基地与示范园,集“政产学研用”为一体,发展和示范新技术、新标准,监测不同种植方式对环境的长期影响,以及技术扩散对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影响;建设“绿色食品科技小院网络”,联结政府、企业、农户,政策、标准和技术贯通并落地,将科研创新结果应用到生产实践,使科研技术转化成农户或企业行动,打造绿色食品产学研一体化新模式。
 

(4)突出绿色与品质内涵,实现绿色食品优质优价。明确绿色食品的品质内涵、量化其主要品质特征;坚持减肥、减药、安全、生态的要求,持之以恒地提升绿色食品质量,实现优质优价;根据品质特征锁定消费群体,培养顾客忠诚度,塑造品牌形象,引领消费者健康、环保、低碳的绿色消费理念。
 

(5)建立绿色食品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强化绿色系统认证。衔接和整合条块分割的绿色食品产业链,构建全产业链生产标准体系,促进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与增值。加强基于食品副产品和废弃物的功能产品开发或循环利用,提高绿色食品循环、低碳标准。升级绿色食品生产规程与标准,参照国际系统认证方法强化中国绿色食品系统认证体系,打破国际绿色贸易壁垒,促进绿色食品出口增值。

 

平台研究进展

2019年6月至2020年9月,团队完成了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对土壤健康、大气环境、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生态服务功能等生态环境方面的评价;分析了绿色食品产业规模、产业竞争力、产业结构和微观主体经济收益的影响等经济效益;完成了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品牌效应、社会安全效应、公众健康效应和文化观念效应等社会效应评价。整体普查了绿色食品基地发展情况,系统总结了绿色食品发展30年的主要成果、在完善绿色食品生产和加工技术体系、促进绿色食品机制体制改革、优化绿色食品产业结构、构建和完善绿色食品的市场激励和经济效益传导机制、提升绿色食品社会影响力等方面提出对策或政策建议,为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开展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
 

平台人员构架

全产业链优化:李学贤教授

营养健康:温馨副教授

养分管理与作物品质:徐玖亮博士后

产品经济效益:孟婷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