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低产田耕地质量与产能提升第二次学术交流研讨会顺利召开
2025年2月17-18日,全国中低产田耕地质量与产能提升第二次学术交流研讨会成功举办。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院长张福锁教授致开幕辞。来自全国25个单位的42位专家围绕“耕地障碍成因、消减与产能提升”、“产能提升限制因素、关键技术与模式”、“面向新质生产力的耕地产能提升”三个主题板块,分享了最新科研成果与实践进展。开幕式由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申建波教授主持。
在“耕地障碍成因、消减与产能提升”板块,在中国农业大学申建波教授和金可默副教授的主持下,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段四波研究员、中国农业大学袁会敏副教授、新疆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农业节水研究所徐万里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孙宏勇研究员、中国农业大学霍再林教授、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郭凯副研究员、王金涛副研究员、山东农业大学宗睿副教授、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李九玉研究员、刘明副研究员、赵学强研究员、西南大学唐颖副教授、中国农业大学乔玉辉教授、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孙东宝副研究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沈玉芳研究员先后围绕“中低产田土壤障碍因子时空分布精准识别与消减策略”、“华北集约化区中低产田土壤障碍因子快速获取与时空预测技术研究”、“新疆绿洲节水抑盐灌排协同产能提升技术模式与应用”、“河北盐碱地多水源利用产能提升技术模式及应用”、“宁蒙河套灌区水盐过程与调控”、“咸水补灌区盐碱地“肥-盐分域土体”适生构建关键技术”、“环渤海缺水盐碱地增水调盐多水源高效利用技术”、“华北平原引黄区轻盐碱瘠薄耕地产能提升综合技术模式集成与示范”、“江南坡耕地红壤退化阻控与产能提升综合技术模式与应用”“红壤障碍消减关键技术与肥沃耕层构建”、“南方红黄壤酸化区土壤改良与产能提升”、“西南黄壤旱作中低产田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与演变规律”、“华南强酸瘠薄蔗地有机还田及土壤培肥生态调控技术模式应用”、“晋东黄土丘陵区适水改土与产能提升障碍因子与途径”、“黄土高原旱作农田适水改土与产能协同提升原理与技术”等主题开展了研讨,系统探讨了典型障碍因子的成因及时空演变特征,障碍消减新理论、新技术、区域耕地质量与产能协同技术与技术模式,应用效果及影响。
在“产能提升限制因素、关键技术与模式”板块,在内蒙古农业大学李海港教授、中国农业大学营浩副教授的主持下,中国农业大学申建波教授、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沈健林研究员、扬州大学宓文海副教授、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俞巧钢研究员、西南大学肖然博士、安徽省农业科学院陈欢副研究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何刚副教授、山西农业大学李廷亮教授、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方彦杰副研究员、内蒙古农业大学李海港教授、甘肃农业大学赵连豪博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孙本华教授、河北农业大学刘文菊教授、宁波大学魏亮博士先后围绕“耕地质量与产能提升机制与路径”、“南方中低产田生物多样性优化设计原理与绿色增产提质技术”、“长江中下游中低产黄泥田地力与产能提升技术研究与应用”、“浙江丘陵盆地中低产耕地健康土壤培育与绿色生产关键技术与模式”、“三步走+高产技术”协同助力紫色土坡耕地地力提升与粮食增产”、“安徽省小麦大面积单产提升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西北区种养结合协同提升地力与产能的潜力及调控机制”、“黄土高原半湿润区中低产田地力与产能协同提升技术研究与应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中低产田种养结合地力提升关键技术与模式应用”、“风沙与引黄灌区中低产田种养结合地力提升技术”、“绿洲灌区中低产田种养结合地力与产能协同提升技术研究及应用”、“旱作中低产田土壤有机质与产能协同提升机制”、“露地辣椒种植区健康土壤定向培育技术”、“农田土壤健康评价体系构建及其应用研究”等主题解析了限制全国和区域产能提升的关键因素与耕地产能提升的关键技术与模式。
在“面向新质生产力的耕地产能提升”板块,在中国农业大学陈范骏教授、田静副教授的主持下,中国农业大学陈范骏教授、华中农业大学王创教授、华中农业大学丁广大教授、福建农林大学许卫锋教授、西南大学李楠楠教授、福建农林大学许飞云副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刘云慧教授、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金建新博士、何进勤副研究员、河南心连心集团刘锐杰经理、西南大学刘敦一副教授、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研究所赵伟霞正高级工程师、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马艳研究员先后围绕“中低产田作物耐盐碱品种精准鉴定与综合利用”、“玉米耐酸能力综合评价及应用”、“耐酸油菜品种精准鉴定与综合利用”、“植物向水性与根鞘营养”、“油菜营养高效型有益菌作用机制研究与菌剂资源研发”、“土壤微生物提高作物磷利用的机制与应用”、“整合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促进耕地产能提升”、“宁夏引黄灌区节水保粮增效多样化种植模式创建与应用”、“宁南山区马铃薯/玉米宽幅间套作生态复合种植模式创建与应用”、“轻盐碱瘠薄耕地产能提升阻盐培肥产品研发与应用”、“抗旱补锌多靶向协同新型纳米叶面肥的研发与应用”、“大型喷灌机变量灌溉施肥关键技术与管理模式”、“江苏省高标准农田肥力提升和生态建设探索与实践”等主题,深入研讨了面向产能提升的新时代需求,科技创新引领下的新理念、新技术、新产品、新政策对耕地产能提升的推动作用。
张福锁院士对研讨会成果给予高度肯定,并提出进一步工作要求。他强调,首先,要深入总结凝练障碍因子的成因及时空演变特征,障碍消减理论与技术模式,系统总结变化规律,用根基生命共同体的理论来系统性的分析问题,加强理论认识以支撑农业绿色发展和农业高质量转型。其次,在总结现有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技术创新的方向和突破点,通过基因、生物、材料、设备等方面的创新走出新质生产力推进耕地产能提升的新路子。最后,要将中低产田耕地产能提升与“绿色吨半粮”行动结合,通过科技创新、技术体系创新、社会组织创新和国家政策创新,在全国各大区域推动建设绿色吨半粮示范区,打造未来国家绿色农业发展样板。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主办,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举行,共超过2.7万人次在线观看。
供稿:白雪源
供图:石 靓
审核:王光州、李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