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支部学习两会精神,凝心聚力开新局,全面落实学科“121”行动规划
春风浩荡,奋楫扬帆。2025年3月12日上午,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系教工党支部联合国家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教工党支部、曲周实验站教工党支部和资环学院本科生党支部共同开展全国两会精神专题学习活动,特别邀请全国人大代表张福锁院士向全体师生传达“两会精神”,并结合学科发展实际提出未来发展规划与要求,为学科在新时代的发展指明方向。会议由植物营养系教工党支部书记申建波教授主持,共有70余名党员参加了此次“两会精神”学习活动。
张福锁全面传达 “两会精神”并分享参加全国人大会议期间的切身体会,大家深受鼓舞、深感触动。他深情指出:国家正处在最好的发展时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得到全会代表广泛关注,全国粮食产量首次跃上1.4万亿斤新台阶,“绿色发展、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等成为最热门话题和新趋势,AI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科技创新日新月异,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成为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国家一系列目标突出迎难而上、奋发有为的鲜明导向,会议提出的各种新目标催人奋进,新动能蓄势发力。张福锁鼓励全体师生要抓住千载难逢的时代机遇,审时度势、勇立潮头、乘势而上。此外,他还带领大家共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代表团的讲话,“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在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上勇争先,在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上走在前,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做示范”,中国农业大学创立的科技小院模式就是生动实践的一个缩影,科技小院融合“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为一体,努力让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他勉励全院师生努力在服务国家农业重大需求和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中建功立业,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张福锁强调落实农业科技创新,稳步推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保障粮食安全、资源安全和环境安全,成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然而,传统的“从研究到发展”的农业科研模式难以满足新时期“多目标协同、全产业链提升、全域落地实现”的农业绿色发展新需求。探索新的农业科研范式,“在发展中做科技创新”,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推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已成为科技教育人才一体化,全面推进绿色转型、支撑乡村振兴的重大需求。各党支部号召全体师生认真学习两会精神,凝心聚力开新局,全面推进学科“121”行动规划落实,着重强调以下几点:
2. 统筹考虑,整体布局,推进“121”行动。绿色梦想“121”行动规划努力打造成全校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培养创新平台,强化农学、理学、工学、人文社科等多学科交叉创新,打造一支思维活跃、勇于创新、继承和发扬“立地顶天”的学术创新队伍,形成多学科融合与交叉创新研究体系,构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深度融合新模式,加快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动我国农业绿色转型。
3. 提高站位,积极落实,年轻老师主动投身国家主战场。年轻人要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发光发热。张福锁院士团队一直以来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团队成员结合自身特长和学科特色,在河北曲周、云南大理、海南三亚等实战场景开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工作。全体青年教师不仅在“在学术高原上打造高峰”,而且在实战场景中解决农业农村面临的真问题,勇于实现自身价值。呼吁更多的教师和研究生投身到“121”行动的主战场,在养分资源高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国家测土配方施肥行动、绿色低碳战略、农业绿色发展、曲周“绿色吨半粮”、云南大理洱海治理与高值农业、海南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与绿色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
申建波在总结发言中指出,面临国家农业发展新形势,学科要顺势而为,将科技教育人才一体化作为发展新动力。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是关键,学科应与产业一线紧密合作,努力形成创新共同体。推动高水平国际化发展至关重要,要积极吸纳海外人才,协同攻关,共同创新。努力探索学科发展的新机制和新体制,为培养高水平人才、保障学科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本次学习贯彻“两会精神”,参会师生深受鼓舞。学科将以两会精神为指引,积极落实各项工作部署,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持续发力,为国家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供图:石靓
供稿:程凌云、庄明浩
审核:李翰文 丛汶峰 申建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