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

科研进展

亮文解读 | 使用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方法发现喹喔啉-三酮类HPPD抑制剂

发布时间:2022-05-30 发布人:唐静月 浏览次数:1997
有害生物绿色防控

Sustainable and Environment-Friendly Agricultural Pest Management

专 辑 文 章 介 绍

 · 第十一篇 · 

论文ID

DISCOVERY OF TRIKETONE-QUINOXALINE HYBRIDS AS POTENT HPPD INHIBITORS USING STRUCTURE-BASED DRUG DESIGN
使用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方法发现喹喔啉-三酮类HPPD抑制剂

发表年份:2022年

第一作者: 郑佰峰、严耀超
通讯作者 : 陈琼、曲仁渝
图片 : qchen@mail.ccnu.edu.cn, renyu@mail.ccnu.edu.cn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化学学院, 智能生物传感技术与健康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农药与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Cite this article :  

Baifeng ZHENG, Yaochao YAN, Can FU, Guangyi HUANG, Long ZHAO, Qiong CHEN, Renyu QU, Guangfu YANG. DISCOVERY OF TRIKETONE-QUINOXALINE HYBRIDS AS POTENT HPPD INHIBITORS USING STRUCTURE-BASED DRUG DESIGN. Front. Agr. Sci. Eng., 2022,9(1): 133‒145

 
 · 文 章 亮 点 · 

1. HPPD是最有发展潜力的新型除草剂靶标之一。

2. 设计合成了基于喹喔啉-三酮骨架的新型HPPD抑制剂。

3. 新合成的衍生物中,化合物7d对HPPD抑制作用最强。

4. 喹喔啉-三酮衍生物为发现新型HPPD抑制剂类除草剂提供分子基础。

 

 · 研 究 背 景 · 

粮食安全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国家战略,除草剂在确保粮食安全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由于近几十年来除草剂的不合理和过度使用,杂草的抗性发展呈现集中爆发趋势。因此,为了满足市场需求,迫切需要开发具有新作用机制的除草剂,以有效克服当前杂草对除草剂的抗性问题。

对羟基苯丙酮酸双加氧酶(HPPD)是一种含Fe(II)的非血红素加氧酶,参与酪氨酸的代谢过程,将天然底物对羟基苯丙酮酸(HPPA)转化为尿黑酸,植物体内的尿黑酸被代谢为光合作用途径的重要前体——质体醌和生育酚。当HPPD被抑制时,光合作用受阻导致植物白化死亡。以HPPD为靶标的除草剂具有高效、低毒、杀草谱广、抗性风险低等优点,并且与其他除草剂不存在交互抗性,因而对一些抗性杂草表现出极好的防治效果。鉴于此,HPPD类除草剂可能为未来的抗性杂草管理提供优选的解决方案,发现多类型的超高效HPPD抑制剂活性分子,将有利于除草剂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 研 究 内 容 · 
分子设计

本文利用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SBDD)方法,基于所在研发团队前期解析的AtHPPD与硝磺草酮复合物晶体(PDB ID:5YWG,图1),发展了新型HPPD抑制剂的合理设计方法。复合物晶体结构显示,硝磺草酮的三酮环与催化位点的金属离子形成双齿螯合,苯环与Phe424和Phe381形成π-π堆积作用,这两种相互作用是硝磺草酮与靶标结合的关键。基于此,我们保留三酮片段与AtHPPD的重要螯合方式,同时在三酮部分连接具有良好生物活性的π-共轭杂环骨架(喹喔啉)以加强π-π相互作用,提高分子与HPPD的亲和力,设计了一种喹喔啉-三酮的母核结构(结构A,如图1所示);在母核侧链引入疏水性苯环,以联苯或二苯醚的形式与喹喔啉的C-8位点相连,增强化合物与疏水残基的相互作用,设计了两种潜在的新型HPPD抑制剂(7a–7j和7k–7q)。

图片

图1 新型喹喔啉-三酮类HPPD抑制剂7a–7q的分子设计策略

(A) AtHPPD-硝磺草酮复合物晶体(PDB ID: 5YWG);(B)喹喔啉-三酮母核结构与AtHPPD分子对接

▎合成部分

喹喔啉-三酮衍生物7a–7q通过七步反应合成,如图2所示。以4-氨基-3-硝基苯甲酸(化合物1)为原料;经NBS溴化、硝基还原生成3,4-二氨基-5-溴苯甲酸甲酯(化合物3);化合物3关环得到8-溴-2,3-二甲基喹喔啉-6-羧酸甲酯(化合物4);化合物4分别通过Suzuki偶联和微波辅助构建联苯-喹喔啉化合物5a–5j和二苯醚-喹喔啉化合物5k–5q;随后与1,3-环己二酮反应得到相应的烯醇酯6a–6q;最后经Fries重排得到目标化合物7a–7q。

图片
图2 喹喔啉-三酮衍生物(7a–7q)的合成路线

(A) NBS,DMF,–5°C;(B) 兰尼Ni/H2,MeOH, 室温;(C) NH4Cl,MeOH,回流;(D)  K3PO4·3H2O,Pd(OAc)2, 回流;(E) DMG·HCl,CuI,Cs2CO3,126–130°C,微波;(F)  CMPI,1,3-环己二酮,Et3N,CH2Cl2,室温;(G) Et3N,丙酮氰醇,CH3CN,室温;(H) 1 N·HCl

酶抑制活性与构效关系研究

在联苯-喹喔啉-三酮衍生物中,化合物7d(IC50 = 0.317 μmol·L−1)、7i (IC50 = 0.353 μmol·L−1)和7n(IC50 = 0.406 μmol·L−1)的酶抑制活性优于硝磺草酮(IC50 = 0.412 μmol·L−1),以化合物7d活性最优。含取代基衍生物比未取代的化合物7a(IC50 = 891 μmol·L−1)更好,当在末端苯基引入甲基时,邻甲基(7d,IC50 = 0.317 μmol·L−1) >对甲基(7b,IC50 = 0.423 μmol·L−1)>间甲基(7c,IC50 = 0.643 μmol·L−1)。当将F或Cl引入苯基时,化合物的活性与甲基取代的衍生物(7b–7d)相当。三氟甲基取代的化合物7i(IC50 = 0.353 μmol·L−1)活性显著优于三氟甲氧基取代的化合物7j(IC50 = 0.823 μmol·L−1)。

多数二苯醚-喹喔啉-三酮化合物具有较好的酶抑制活性,含氟化合物7n(IC50 = 0.406 μmol·L−1)比含氯化合物7o(IC50 = 0.643 μmol·L−1)和7p(IC50 = 0.592 μmol·L−1)的活性更强。苯氧基取代的化合物构效关系可归纳为:4-F(7n,IC50 =0.406 μmol·L−1)> 4-OCF3(7q,IC50 = 0.460 μmol·L−1)> 4-CH3(7l,IC50 = 0.533 μmol·L−1)> 4-OCH3(7m,IC50 =0.565 μmol·L−1)> 3-Cl(7p,IC50 = 0.592 μmol·L−1)> 4-Cl(7o,IC50= 0.643 μmol·L−1)> H (7k,IC50 = 0.791 μmol·L−1)。

分子对接模拟

利用分子对接研究了化合物7d与AtHPPD的结合模式(图 3A和图 3B),三酮部分与Fe(II)双齿螯合,喹喔啉骨架与Phe424和Phe381形成π-π堆积作用;侧链的苯环嵌入疏水腔中,和周围的Met335、Leu368和Leu427形成疏水作用,与Phe392形成π-π相互作用。化合物7d的喹喔啉骨架在Phe424和Phe381之间重叠程度比硝磺草酮苯环更大,π-π相互作用更强;以上两种相互作用使化合物7d的靶标结合能力增加。

图片

图3 (A) HPPD抑制剂7d与AtHPPD的结合模式,螯合作用以红色虚线标示、化合物7d以青绿色标示;(B) 化合物7d(青绿色)和硝磺草酮(橘色)分别与AtHPPD的结合模式叠合图

使用MM-PBSA方法对化合物7d和硝磺草酮进行结合自由能理论计算,定量说明结合能力的差异。如表1所示,7d的结合自由能(∆Gbinding = –44.2 kJ·mol−1)低于硝磺草酮(∆Gbinding = –33.7 kJ·mol−1),与实验值相符;化合物7d的ΔGnonpolar(–224.4 kJ·mol−1)明显低于ΔGpolar(134.6 kJ·mol−1),表明配体的疏水相互作用对结合能力非常重要;硝磺草酮的疏水作用(ΔGnonpolar = 211.0 kJ·mol−1)弱于化合物7d,直接导致其结合能力更差。

表1 化合物7d和硝磺草酮的结合自由能(kJ·mol−1

图片
 

 · 结  论 · 

本文利用SBDD方法设计了一类新型喹喔啉-三酮HPPD抑制剂,对该类化合物进行合成和AtHPPD抑制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喹喔啉-三酮衍生物对AtHPPD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化合物7d(IC50 = 0.317 μmol·L−1)表现出最优的HPPD抑制作用,优于商用HPPD抑制剂硝磺草酮。分子对接模拟化合物7d在HPPD中的结合模式,从分子层面阐述了化合物与靶标结合的分子机制。综上实验结果和理论研究表明,基于SBDD方法发现新型HPPD抑制剂是一种有效的分子设计策略,同时本文中喹喔啉-三酮衍生物为发现新型HPPD类除草剂提供了一种有研究价值的先导骨架。
 

 · 文 章 链 接 · 

【作者及团队介绍】
杨光富,博士,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导。课题组长期坚持绿色农药创制基础研究,是我国绿色农药创制研究领域的一支重要力量;对多学科前沿技术交叉融合,建立了基于农药活性小分子与作用靶标相互作用研究的绿色农药分子设计研究体系,发展了一系列农药分子设计新方法和绿色农药分子设计技术平台,显著提高了绿色农药创制效率,先后创制出喹草酮、吡唑喹草酯、氟苯醚酰胺、醚唑磺胺酯等多个绿色农药候选新品种及抗肿瘤活性候选化合物,均实现专利技术转让并进入登记程序。先后在PNAS、NC、JACS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SCI论文200多篇,被SCI他引5000多次,获中国发明专利授权30项及欧美发达国家授权专利8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