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首页> 学院新闻>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特写 | 洱海边的小院管家

发布时间:2023-05-06 发布人:石 靓 浏览次数:238

以“自找苦吃”精气神一头扎进古生村

洱海边的小院管家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沈东方

       背靠苍山、面朝洱海,大理古生村这个白族传统村落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5月5日上午9点,村里的科技小院热闹非凡,一场集中学习总书记回信的活动正在举行。院内的空地站满了40多名青少年,大家聚在国旗下,认真聆听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学生的回信。

        “这几天特别忙,吃饭都要争分夺秒。”忙完上午的学习活动,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副教授、古生村科技小院负责教师金可默准备继续研究她的洱海保护和农民增收协同课题。作为小院的“大管家”,她既要负责院内工作的日常管理运营,也负责指导研究生的课题研究。

       有一种科研,是长期驻扎在村里的。金可默向记者介绍,科技小院是集科技创新、社会服务、人才培养于一体的创新平台,而古生村科技小院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助力洱海保护和农民增收协同、推动流域农业绿色发展转型。来自环境科学、植物营养、园艺学等13个不同专业的100多名学生吃住都在村里,他们每天走村入户、下地干活、检测水质,为“洱海水质保卫战”“高值农业攻坚战”“乡村振兴阵地战”而奋斗。

       在这批学生中,已在古生村驻扎400多天的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专业研究生、科技小院院长郝家璇属于“元老级人物”。他的研究课题是古生村居民饮食模式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每天都要在一日三餐的饭点时间去农户家中提取相关科学数据进行研究。

       敲开农户家门、走近他们的餐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刚开始,村民的第一反应就是你们做这个有什么意义、对我们没有用处,经常以太麻烦为由直接拒绝我们。不过在一次次的沟通交流中,村民慢慢卸下心防,与我们成为了朋友,甚至还有人主动为我们提供家里的饮食数据。”

       本科期间的郝家璇曾迷茫过,“每天在实验室做这么多实验到底有什么用”,而自从他一头扎进古生村,疑惑就迎刃而解——“村民的需要是我们开展科研工作的最大意义”。在这一年多时间里,他学会了如何沟通、如何为村民提供帮助。

       除了日常的科研工作,社会服务也是科技小院的重要任务。金可默向记者介绍,目前小院已根据村民的实际需求,开展了节约用水、饮用水健康知识、膳食营养、短视频拍摄、垃圾分类等多种培训,在一次次的培训中,村民们也逐渐接纳了这群来自城里的老师和同学们。她打趣道,“毫不夸张地说,现在我们去村子里随便找一户人家,都能吃上饭。之前有村民家中办喜事,还特地开三轮车来小院载同学们去参加白族婚礼。”

       古生村的小院青年们凭着“自找苦吃”的精气神,走进乡土中国深处,慢慢理解什么是实事求是、怎么去联系群众,把论文写在乡间地头。“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厚植爱国情怀,这种情怀要在学生跟农户长期接触过程中才能真正培养出来。跟土地、跟村民产生感情,是广大学子们持续钻研的最大动力。”金可默表示。

       目前,中国农业大学在全国24个省区市的91个县市区旗建立了139个科技小院。在十年的科技小院建设过程中,中国农业大学纪检监察机构立足职能职责关注科技小院建设情况,走访科技小院创办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福锁教授,到第一家科技小院所在地河北省曲周县调研,深入了解科技小院创办初衷、发展历程、育人成效和存在的困难,监督推动接续措施细化完善。

       一批批学生从这里毕业,又有一批批新生来到这里,苍山洱海边、田间地头里,小院故事还在继续。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2023年5月6日

阅读原文:https://www.ccdi.gov.cn/yaowenn/202305/t20230506_262674_m.html